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夫妻哨所_夫妻“哨所”:沧海桑田的爱情星光闪耀夫妻哨所_夫妻“哨所”:沧海桑田的爱情星光闪耀 一个人的哨所,“骗”来故乡的恋人 1992 年 12 月,18 岁的徐臣华离开家乡山东广饶,参军入伍,成了天津警备区的一名战士。他“壮得像头牛”,跑 5 公里脚下生风,过 400 米障碍如踏平地。在新训结业考核中,徐臣华夺得全营第一,被树为“军事训练标兵”,并获得嘉奖。部队有意培育他,将他选送到北京军区机械士官学校学习工程维护。 1994 年,徐臣华以全优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天津警备区工程维护队,很快成为队里的顶梁柱。 1995 年底,徐臣华回老家探亲,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滨州市一家工厂上班的杨爱梅。徐臣华高大魁梧,杨爱梅温柔可爱,两人一见钟情。根据徐臣华老家的风俗,这次见面就把亲事定了下来。 回到部队,徐臣华和杨爱梅鸿雁传书,遥寄相思。 1996 年底,在一个非常偏远的哨所值勤的老班长要转业,需要新人接替工作。队领导找谁,谁都摇头。徐臣华主动请缨:“我去!” 徐臣华来到了只有他一个人的哨所。哨所只有四间小平房,地面潮湿。墙体大片泛碱,墙面严重风化脱落,方圆几十里内没有村庄,地上长满了半人多高的芦苇和草丛……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比较容易克服。永无休止的孤独却是让人最难熬的。头几个月,连队每月轮换一名新兵,陪伴徐臣华执行维护任务,后来因这里条件太苦,谁都不情愿过来了。 徐臣华隔天写一封信,劝杨爱梅过来,自然不敢把这里说得太苦,反说这里生活条件特别好:哨所有三层小楼,周围特别繁华,有独立浴室,有食堂,有厨房,自己想开小灶没问题。还充满诗意地写道:“白天,这里能看到向日葵和蒲草。晚上,可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数星星……” 杨爱梅也很想念恋人,可她舍不得离开家人,再说滨州的那份工作也不错,所以内心特别矛盾,最后是老父亲帮她做出了抉择。“闺女,国家少啥都成。就是不能少军人,你要是相中了小徐,就别犹豫,当军人家属就得能吃苦!”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997 年 5 月,杨爱梅辞去工作,怀着热切的期待来到天津。那天,她从天津市区坐火车、倒汽车,辗转 10 个小时到东丽郊区,终于看到了日思夜想的人。天快黑了。风冷嗖嗖的,还飘着零星的小雨。只见徐臣华挽着裤腿、推着自行车在高速公路出口向她挥手。徐臣华抱歉地说:“哨所没有车,我只能用自行车驮你了!”杨爱梅兴奋地说:“等到哨所,好好洗个澡。坐了这么久的车,都快累死了。” 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