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提要:分析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阐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再认识,总结课改实践的体会,明确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关注实施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现学生主体认识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待训练、改造教育者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老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素养教育的今日,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笔者近年来在课改实践中,根据《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进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做法。 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老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进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沟通仅限于回答老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老师与全班学生的沟通,而老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原来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启迪、探究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老师指挥一切、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跟老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里有 2/3 的学生与老师缺乏沟通,有 1/3 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进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纳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