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摘要中药汤剂应用广泛,应用正确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合理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传统和现代煎药法,提高临床疗效,推动中药汤剂制备方法的现代化。 关键词汤剂制备煎药法现代化 中药汤剂始创于殷商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吸收较快,疗效迅速,用药灵活,照顾全面,在今日中医临床上仍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流源论》中提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正确制备汤剂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下面笔者就如何正确制备中药汤剂谈谈自己的认识。汤剂制备现状 目前,汤剂制备主要存在两种方式。部分家庭采纳传统砂锅直火煎煮,大部分医院药房使用煎药机制备。一方面,传统煎药法制备的汤剂历史悠久,药效明确;现代煎药法方便卫生,高效节能。另一方面,砂锅煎取汤剂费时费劲,携带不便;煎药机制备的汤剂质稀味淡,质量倍受人们质疑。两者各有利弊,患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汤剂制备方法 煎药用具煎药用具对汤剂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方法以砂锅、瓦罐为主 ,它们有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保温等特点。陶器、玻璃、搪瓷煎器也可使用,它们的化学性质也较稳定。煎药机多选用具有抗酸、抗碱性能的不锈钢器具。20XX 年韩国发明了第三代煎药机:以陶瓷代替不锈钢的内涂面煎药机,其性质更为稳定。两种煎药方式所选择的煎器都可以将药物有效成分煎出,不会阻碍人体健康。 煎前浸泡煎前要清水浸泡药材,使细胞重新膨胀,可溶性成分逐渐溶出,提高煎出率。有记载未经浸泡的茵陈蒿汤,第 1 次煎出量为 19.5%,第 2 次煎出量为 7.69%;而预先浸泡 60 分钟的,第 1 次煎出量为 21.31%,第 2 次煎出量为 9.63%。浸泡的时间一般 30 分钟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的质地和季节的差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异分别对待,如花、茎、叶宜浸 20~30 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化石、贝壳等宜浸 60 分钟。夏日可酌减,防止变质;冬天气温低,浸泡时间要延长一些。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煎药机使用原则上也规定煎药前应以冷水浸泡 30 分钟。 加水量水质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汤剂质量,因此古人十分重视选择煎药用水的质量。古代医书中记载了多种煎药用水,如东流水、甘澜水、泉水等。不论煎药机还是传统手工煎药,除了工业废水外,凡是清洁的自来水、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