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摘 要】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包括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等内容。 【关键词】教学设计;录制声音;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下面以《录制声音》一课为例,谈一谈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的撰写。 一、《录制声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根据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的方式进行设计 。基础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沟通”三个部分。声音是属于“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中的内容。 《录制声音》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操作性比较强,安排在小学高年级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侧重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介绍 windows 自带的录音机使用方法为主,简要介绍猎取声音素材的方法,以及对音频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以北京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 17 课安排了 5 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认识影音媒体播放工具,学会使用媒体播放器播放音频文件。 2.介绍音频的概念以及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多媒体计算机上正确连接耳麦。 3.认识 windows 的“录音机”,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方法、技巧。 4.对音频文件进行混音、截取、特别音效等简单的编辑。 5.声音的应用,在幻灯片中插入自己录制的声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与声音有关的内容描述是: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在多媒体作品中,加入声音可以使作品增色,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年龄在 10-12 岁的小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已经会熟练的操作键盘和鼠标,知道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组成。掌握了画图、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知道了图片和文字是可以编辑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声音也是可以编辑的。 四、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可操作、可达成的,主体是学生。它的制定要根据以上对《录制声音》这部分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要求、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分析,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