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媒介舆论反腐倡廉建设讨论 近年来,作为党的“五大建设”任务之一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廉政、廉洁文化建设是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政治准则、行为法律规范为追求,以实现大众化、社会化建构来彰显意义和效能的社会文化活动。①如今大众媒介在制造和传播文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舆论影响显著增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24—2024 年工作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和年度安排,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②近些年来我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产生了很大的效力,舆论生态与传播现状发生了重要转变。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和中央纪委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反腐机构网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媒体、学术期刊协调配合,从俗理、法理、学理等各层面参加传播,综合传播效力十分明显。问题官员相继落马,问题决策得以纠正,社会热点事件依法合理解决。媒介舆论坚实地推动着廉政、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进程,推动着国家新语境、国民新思维的形成和社会生态的变革。但在反腐倡廉建设活动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媒介舆论在廉政、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 媒介舆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适应与促进 1.媒介舆论顺应了大众民主监督、民主政治的潜在需要。信息互动技术日新月异,大众媒介所承载的信息流向所有民众,公众拥有平等的信息和话语机会。特别是“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成为公众信息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发源地,成为现代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快捷途径和方式。它既监督着政府行为、贪渎思想,也自下而上地疏导着民情、表达着民意。就反腐倡廉而言,广阔民众利用现代传媒工具对掌握一定社会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看他们是否“权为民所用”,是否在制度的笼子里践行“三严三实”,是否被问责追责。民众在即时互动的媒介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表达意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体现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主监督、知情和话语权利的需要,推动了我国政治文化生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增强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优越感。2.媒介舆论的广泛监督性与公开透明性体现了廉政文化本质。廉政文化的核心是崇尚廉洁、鄙弃贪腐,要做到廉政就必须将行政行为置于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