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实现一次久别的重逢实现一次久别的重逢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同根亦同源的文脉。10 月 7 日,两岸故宫首次合办的“雍正一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这是两岸故宫开启务实沟通后交出的首张亮眼的成绩单。 是日,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楼特展室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展览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因为雍正这位清朝皇帝始终是争议多、谜点多的人物外,更因为展出的 246 件文物中,有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37 件。这是分藏于两岸的故宫文物相隔 60 年后的第一次聚首。 雍正 45 岁登基,在位 13 年,一生传闻不断。虽然关于雍正一生的书文记载或小说、影视作品极多,但以雍正王朝的文物展现其一生则是首创。雍正大展引领观众,通过不会说话的文物来“讲述”一个真实的雍正。 随着两岸大沟通、大合作,大进展时期的到来,两岸故宫人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所说,“两岸故宫沟通的新气象,是在两岸沟通有了一个更好氛围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现在有了好的机遇,我们当然会抓住,两岸故宫都有这个愿望,而且是直接的联系,这是难得的突破。雍正大展正是‘展览沟通机制’的具体落实,必将轰动海内外。” 两岸已从全面隔绝到全面“三通”。如今,台北故宫已是大陆游客的必访之地。此次两岸故宫的沟通与合作,非为清代皇家私藏的团聚,而是为两岸同胞的福祉,海峡两岸民众将以故宫为起点去拥抱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两岸故宫的沟通与合作,是两岸文化沟通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同胞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心插柳的“文化破冰”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雍正文物大展”开幕酒会上曾幽默地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两岸故宫博物院相隔 60 年后重聚首,不能不感谢“这个老头(雍正)”。 北京故宫的 37 件文物能够出宫赴台,起于“借展”的构想。台北故宫收藏的雍正文物相当丰富,像雍正皇帝的朱批奏折就达近 3 万件,雍正朝弥足宝贵的珐琅彩瓷大部分典藏在台北故宫。但却缺少雍正皇帝的画像,尤其是有名的紫光阁画像。这对雍正大展来说不能不是个遗憾。凡举办宫廷文物展,帝王像是必备的展品。但故宫文物迁台时,根据当时的审美观念,主要选择的是艺术价值明显的文人书画作品,而把那些端然稳坐的历代帝王像留了下来。现在看来,这些作品更具有历史价值。 去年 12 月台北故宫在筹办雍正大展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