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初探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初探 摘 要:梅州市梅县区实验幼儿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制造性地开展了《客家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的课题讨论,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培育幼儿的本土文化意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促使他们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激发他们浓厚的乐知好学的兴趣。 关键词:客家童谣;幼儿教育;本土资源 客家童谣是客家人千百年来对儿童启蒙教育的儿歌,它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承,从中原一路传播而来,在南粤大地上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如今,高科技文化产品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他们却极少接触客家文化,甚至有许多孩子已不记得自己是个客家人。客家童谣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深化儿童的生活中,所以,孩子对客家童谣的了解也不如过去深刻。 由此可见,让客家童谣走进孩子的生活,是一项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那该如何让客家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得到传承与创新呢?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引起幼儿对客家童谣的兴趣,向广阔客家孩子普及客家文化。在幼儿园推广乡土教材,收集一些客家童谣及适合幼儿传唱的客家流行歌曲,让孩子们在朗读与歌唱中,体会客家文化的精深涵义,从那些优美、有趣的歌词中,了解客家人的勤朴、坚忍和诙谐的一面。 一、激发幼儿对客家童谣的喜爱之情 客家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比如: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爱国爱乡的美德;团结向上,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富于抵抗的精神。客家人通过童谣的形式将他们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并使之形成客家独特的文化、历史、语言和风俗等。 有意识地采纳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客家童谣的喜爱之情,可以使幼儿在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的同时,领略客家童谣之美,进而强化幼儿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客家童谣的欣赏。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展,能朗诵客家童谣的儿童越来越少,他们对客家童谣也越来越陌生,因此,激发和引导幼儿端正学习客童谣文化的态度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走进社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客家童谣 在客家地区,老一辈的人在小的时候,都曾被自己的老祖母、母亲或哥哥、嫂子教唱那动听的《月光光》《萤火虫》。就算是在襁褓中的幼儿,也常常能听到妈妈温存的歌唱:“细妹妹,你好睡,鸡爱关,饭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