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宾礼之外:比较视野下的隋唐外交文化宾礼之外:比较视野下的隋唐外交文化 贞观十四年(六四 0)闰十月丙辰(十二月十二日),吐蕃赞普派遣使者携大量黄金和宝贝来到唐朝,此行目的有二:一是赔罪,二是求婚。这是吐蕃第二次向唐朝求婚。第一次是贞观八年,当时吐蕃刚刚崛起于青藏高原,正欲对外扩张,试图通过与大国唐朝联姻,进一步强化并巩固自己的实力。但是,就在吐蕃求婚期间,位于吐蕃之东、唐朝之西的吐谷浑也向唐朝求婚。太宗最终同意了吐谷浑的请求,拒绝了吐蕃。这一决定应该是太宗权衡之后的结果,当时唐朝对吐蕃所知无多,吐谷浑则自隋朝起便与中原有比较频繁、密切的交往,又地处唐朝和吐蕃之间,对唐朝而言战略意义更大。可是吐蕃使者却告诉赞普,唐朝拒婚,是吐谷浑从中作梗,吐蕃赞普遂决定出兵吐谷浑,试图通过军事威胁,实现与唐的联姻。吐蕃大军袭来,吐谷浑难以招架,东向避难,人畜皆损失惨重。吐蕃兵锋直抵松州(今四川松潘),挑衅唐朝。唐朝当然出兵迎战,最终令对方示弱,于是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再度遣使入唐,赔罪之余,重新请婚。太宗重新斟酌后,这次应允了婚事。贞观十五年正月丁卯(二月二十一日),吐蕃大相禄东赞便带着五千两黄金、数百件珍宝入唐迎亲,当月丁丑(三月三日),唐朝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率使团送唐朝公主人蕃。这位唐朝公主,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她和松赞干布之间的婚事也从此被传为佳话,成为古代汉藏文化沟通史的里程碑事件。 事实上,就李唐皇室而言,文成公主只是唐朝外嫁的贵族女性之一,仅《唐会要》卷六“和蕃公主”的条目下,便记录了十五位嫁与外蕃的唐朝公主。今人谈论包括文成公主在内的唐朝外交联姻,多名之为“和亲”,而且往往不假思索地将此事与西汉时期中原与匈奴之问的和亲行为相联系。这一思路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虽然同为国家层面的外交联姻,但就其行为宗旨和逻辑而言,唐朝和汉朝却是截然有别的。西汉与匈奴之间的联姻,是西汉换取和平的方案,虽是主动提出,实则是别无选择的无奈之举,中原一方处于被动的下风。汉匈和亲说到底是中原王朝的单向奉献,而这么做也没有换来持久的和平,还为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汉平添了一项沉重的财政负担。相比起来,同样是公主出嫁,唐朝则是“上国”,联姻的前提,是吐蕃带着大量财宝向唐朝“求婚”,能否实现,还取决于唐朝的态度。换句话说,唐蕃通婚和汉匈联姻,背景与性质都大不相同,因此,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