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语文诵读中融合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小学语文诵读中融合品德教育的实践探究 罗昭峰 摘 要:德才兼备,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诵读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本文从“激发诵读兴趣,开展品德教育”“问题引导诵读,思考品德教育”“小组合作诵读,探讨品德教育”以及“诵读联系实际,体会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诵读 品德教育 实践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知识传输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知识融合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化人心。品德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与培育,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德育素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进行深化分析,认为想要实现语文诵读与品德教育之间的完美融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诵读兴趣,开展品德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诵读融合品德教育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诵读兴趣的激发,这是自主诵读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确实说出了不少花生的好处,但是这些都只是外在的、显性的好处,花生还有许多隐性的好处,那是花生的思想品德。现在请阅读课文,看大家能不能挖掘出花生的思想品德。”在学生诵读课文之后,老师则可以邀请学生就花生的品德进行说明。学生:“花生有用,我们也要做有用的人。”“花生朴实无华,不注重外部,注重内心,我们也要做一名内心充实的人。”“花生深深地扎根在土地之下,这是谦虚的表现,我们也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二、问题引导诵读,思考品德教育 问题引导诵读是开展诵读融合品德教育时,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加深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循循善诱,层层递进,逐步使学生体会文章之中所包含的品德思想。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并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故事中体现了蔺相如的哪些优秀品质?他有哪些性格特点?最后一个故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大家阅读时认真体会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俩人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蔺相如胸襟宽广,有大局意识。”“廉颇心胸狭隘,但是在了解到蔺相如的想法之后,同样从大局出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