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政策述论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政策述论 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民族地区进展滞后的基本国情,是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政策的社会基础。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政策具有权威性、系统性、举国扶助性、“输血”与“造血”功能培育结合性、制度与组织的保障性等鲜亮特点。 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社会基础政策特点 作者雷振扬,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讨论中心教授。地址:武汉市,邮编 xxxx。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经济社会进展和人民福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是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政策的价值内涵与基本特点,对于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进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伊始,新生的人民政权就将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展,作为基本国策列入根本大法之中。1949 年 9 月 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法律文件。《共同纲领》专列一章,即第六章规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其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进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除规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卑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纲领性民族政策之外,也明确规定,“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照顾各民族的需要,而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上将充分注意各民族进展的特点”。1982 年 12 月 4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进展。”《宪法》的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