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儿童幽门杆菌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儿童幽门杆菌症状表现 目前,西医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铋盐、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 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过敏等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 Hp 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因此显示出优越性。 中医古典医籍中对 Hp 并无认识,也没有“Hp 感染相关性胃病”的病名记载,但从临床病例的主要症状来看,Hp 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泛酸”等病证的范畴。祖国医学除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外,还十分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夫病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一般认为,Hp 感染当属中医学的“邪气”范畴,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邪气”在中医学中包含致病微生物,而 Hp 的发病特点――激惹性、渐进性、反复性,均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临床表现。目前认为,脾胃虚弱是 Hp 感染的病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 Hp 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Hp 感染后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脾胃虚弱的程度,使机体祛邪无力,不能消除 Hp。 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Hp 相关性胃病,目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抑制或消除 Hp致病因子的同时,注意增强机体的防备功能,保护胃黏膜屏障,纠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因此,益气健脾、消热化湿、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应为治疗 Hp 的基本原则。中药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根据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辨证分型治疗 Hp 相关性胃病,改善症状明显,现介绍如下。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脾胃湿热型 症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查 Hp 阳性,治以清热除菌。处方:酒制大黄 5g,黄连 10g,黄芩 10g,地丁 20g,蒲公英 20g,槟榔10g,丹参 20g,半夏 10g,半枝莲 20g。组合原则是选择清热兼有抗 Hp 作用的大黄、黄连、黄芩、地丁、蒲公英等,再配以其他清热燥湿的中药。 肝胃不和型 症见胃脘胀痛,嗳气吞酸,食后饱胀,查 Hp 阳性,治以降气除菌。处方:代赭石 20g,槟榔 10g,厚朴 10g,百合 20g,乌药 10g,蒲公英20g,黄连 5g,白芍 20g,佛手 15g,焦三仙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