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应用题教学“直白化”的思考与实践应用题教学“直白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应用题是小学和初中数学贯穿始终的问题,灵活解决应用题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的一种重要体现。通过分析总结应用题的学习问题,提出教学中的新尝试和新方法。 关键词:应用题;列方程;逆向推理;多种方式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最近从事小升初招生报名工作,常常听到一个问题:孩子的应用题学不好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有:暑假在家先自学,多做题;数学与语文不同,强化训练是可以提高的,报个好点的补习班。 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映说:有些孩子在小学里数学成绩很优秀,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怎么这么差?另一种现象是:小学升初中的学习衔接问题没有受到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剖析应用题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 1.基本概念并未真正形成或熟练程度不够,所以容易出错 韦特海默尔早年发现,学生照搬老师的例题,就能运用“底×高”的公式来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但头脑中并未真正形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科学概念,所以遇到和老师画的平行四边形不同的非典型的平行四边形时,就束手无策了。 2.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此不正确 当代心理学家西蒙认为,解决应用题的过程是“模式识别”的过程。例如 ,当学生识别出眼前的应用题是“相遇问题”时,就能调用有关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眼前的题。因此,识别问题的类型就成了解题的关键。然而,困难的题往往“伪装”得很巧妙,让人难以识别其真面目。 3.未能把解题模式抽象成一种思维策略,所以难以识别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能顺利解决下述例 1 问题的学生却不能解决例 2 这样的问题。 例 1.甲完成某件工作需 4 天时间,而乙需要 6 天才能完成,若甲乙二人同时干,需多少天才能完成? 例 2.某人上街买布,他选中了两种布,假如买第一种布,他的钱只够买 4米,而买第 2 种布则可以买 6 米,现在决定两种布买相同数量,问两种布各可以买多少米? 这两个题是“同型的题”,为什么解例 2 困难得多呢?这是因为第一个题“典型得多”,一看便知是“工程问题”。而解不出例 2 的原因是在学生的头脑里,没有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应用题解题模式上升成为一种抽象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