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6 综合练(十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史家许倬云认为: “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体现了儒生约束皇权的理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 王阳明早年曾信仰程朱,并依照朱熹的学说去修行,但“不得其理”,后“彻悟”说: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由此他提出A. 格物致知 B.理先气后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3. 李贽在《续焚书》中说: “世之法孔子者,法孔子之易法者耳。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以群贤为命而不以田宅为命。”材料表明他A. 赞赏孔子以天下为家、群贤为命的求道精神B. 否定孔子权威,反对以孔子之言为是非标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肯定人的正当欲求D.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反对礼教4. 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A.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C.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D.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5.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2 - / 6 A B C D 6. 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A. 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 B.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C.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D.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7. 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