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第三周一、 1.原来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2.不可名状的奇境,并非一般的“惊”;文章的议论方面,并非一般的人或事。3.例句 1:令人意外(令人震惊)例句2:令人惊奇例句 3:语惊四座(一语道破天机) 4 .C。本文第 1~4 段是引用资料, 第 5 段是指出造成误用的原因,第 6~8 段是逐条分析,第9 段是改进意见。5.强调资料的真实性,增强文章的可信性。二、 1.C。全文并没有涉及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故不选A;B项只是举出了现象,并没有表明作者的观点;D项虽然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但只是其中一方面, 以偏概全,而且态度不明确。2.能够敏锐地察觉自己说的话是否合乎礼貌,能够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是否使人感到亲切。注意要答全面。3.不知不觉中使对方觉得不愉快、不亲切、不舒服。 4 .(1)讲话要有礼貌;(2)讲话要平等亲切; (3)讲话要文明。(学会从三段文字中归纳出作者的观点)5.不可删去。说脏话的人也是因为对语言不能敏锐地察觉其脏,因而说了脏话,可见与全文论述仍然一致。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正确的敏锐的语感”中去思考,就容易理解:说脏话缺乏的正是正确而敏锐的语感,所以才说了脏话却不觉其脏。三、 1.科学可以世袭;科学不可以世袭,要想成人,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2.A。文章首先举出“科学可以世袭”的错误观点,树立批驳靶子。 3 .不可以。在批驳中,第④段作者也承认“父母是大科学家对子女成才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一事实,但并不影响批驳效果,反而使论证更加严密,避免犯片面、主观的毛病。 4 .A。①先举出批驳的论点:“科学可以世袭”。②~④作者具体予以反驳:②从生物遗传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反驳;③以李时珍、爱迪生、达尔文等科学家的事例,证明“科学可以世袭是极为荒谬的”;④更全面、严密地论证“仅以这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推出‘科学可以世袭’ 的普遍结论,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⑤总结全文,树立正确观点:“科学不可以世袭,要想成人,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四、 1.粗话有理 2.B。本文逐一批驳了支持错误论点的三条理由(即“一日”“二日”“三日”),从而达到批驳错误论点的目的。 3 .“此”指代“惯了,习惯了嘛,没什么! ”因为这种“习惯”会传给后世,而这却是青年人不应该学习和接受的。 4 .(1)骂爹骂娘说粗话( 2)与敌人的斗争5.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