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得了绝症如何面对生死 一位博士与身染绝症妻子的生死之情得了绝症如何面对生死 一位博士与身染绝症妻子的生死之情 100 年前,美国作家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圣诞前夜,一对囊空如洗的年轻夫妇都想送给爱人一件贵重的礼物。为此,妻子卖掉了自己的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丈夫却卖掉了金表,给妻子买了纯玳瑁的发梳…… 100 年后,一对中国夫妻用生命演绎了更为凄美的故事:为帮助丈夫完成学业,在大学任教的妻子东渡扶桑去打工;为照料身染绝症的妻子,身为博士的丈夫辞去了系主任职务,放弃了进展的机会……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86 年,哈尔滨的日语老师王信赴日本进修了。这对一个学日语的人来说,真是件大喜事儿。王信在日本的上越教育大学研修了一年。第二年,转入筑波大学。王信渴望能在日本多学几年,能拿到硕士学位。第三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日本崎玉大学的硕士讨论生。作为自费留学生,经济的拮据、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不仅要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攻读学位,而且还要外出打工,靠打工赚的钱来读书和生活。随着学习逐渐深化,王信渐渐感到难以应付这双重的压力了。 1988 年 3 月,32 岁的徐晓微毅然飞往日本。她――一位大学老师,舍弃了即将到手的讲师职称,赴日本打工,以帮助丈夫完成学业。 在日本,晓微的最大痛苦不是打工的难堪与苦和累,经过几年北大荒锻炼的她,干活踏实、泼辣,使挑剔的日本人也十分满意。她最大的痛苦是,王信等中国留学生在攻读硕士、博士,而她却在角落里努力打工,空耗生命。 王信是位情感细腻、善解人意的丈夫,他知道晓微内心深处的痛苦,他常常安慰晓微说,他学成后,一定要为她打工,让她去美国或加拿大留学。晓微期盼着那一天…… 1990 年,王信考取了日本东海大学日本语言与文学专业的博士讨论生。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后,他们把家搬到了川崎的麻生区,又托人将分别数载的 6 岁女儿带到了日本。他们一家三口终于在日本团圆了。 日子在夫妻的奔波劳累中一天天过去。王信的博士讨论生将要毕业了,他已联系好了国内接收单位――北京某学院,并且谈妥一家三口人都进北京,王信当日语老师,徐晓微做英语老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要来临了……可就在这时,晓微却莫名其妙地时常头痛,王信便劝她去医院检查检查。因为日本医疗费很高,晓微舍不得花那些靠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王信催紧了,她才去了医院。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