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理空间理论视阈下的爱情“花儿”隐喻讨论心理空间理论视阈下的爱情“花儿”隐喻讨论 马楠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思潮的兴起,“花儿”这一民间口头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花儿”的体裁众多,爱情“花儿”更是廣为流传。本文以多案例分析为基础,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分析探讨了“花儿”中出现的爱情隐喻现象,旨在探讨心理空间理论在分析民歌时的作用,同时也为“花儿”的创作提供新的视野。 关键词:“花儿”;隐喻;概念整合 “花儿”是西北悠久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花儿”具有优美的旋律,精妙的歌词,演唱者大多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因此歌词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而爱情“花儿”在“花儿”中比例不在少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Lakoff&Turner,1980)。无论人们在想什么,隐喻都充斥着人们的思想。从诗歌角度分析隐喻,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与人们对话,是因为他们运用了我们都拥有的思维方式(Lakoff&Turner,1989)。本文将从心理空间理论分析爱情类“花儿”中的隐喻,旨在探讨心理空间理论在分析民歌时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为“花儿”的创作提供新的视野。 一、心理空间理论 Fauconnier(1994)认为交际者在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会建构出虚拟的心理空间来理解语义关系,这里的语义包括了那些无法用真值条件来解释的语义 现 象 。 Fauconnier 曾 用 心 理 空 间 理 论 ( Mental Space Theory ) 解 释“Oedipus wants to marry his mother”这个句子的语义。在这个句子中,“want”作为空间建构词建构了两个空间:现实空间和 Oedipus 的心理空间。据希腊神话可知,Oedipus 并不知道 Jocasta 是他的母亲,因此无法用真值条件来辨别真假值。但在心理空间里,尽管 Jocasta 存在于现实空间里,但是在Oedipus 的心理空间里,Jocasta 并不是他的母亲,因此在 Oedipus 的心理空间里,Oedipus 的母亲无法和 Oedipus 心理的母亲对应,然而在读者看来 Oedipus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母亲就是 Jocasta。本文将基于心理空间理论,主要以“花儿”中的隐喻来探讨隐喻在“花儿”中的应用。 二、“花儿”中的爱情隐喻 隐喻,实际上就是将两个看似不相干,实则具有相似性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并通过凸显这种相似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理解。以下将从不同的爱情“花儿”中分析“花儿”中的隐喻,从而帮助读者以及创作者更好地了解“花儿”的创作机制。 (一)表现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