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手牵手,叩开幼教专业之门手牵手,叩开幼教专业之门 当年,阿里巴巴轻唤“芝麻”,开启了宝藏之门;今日,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以实习生角色走进幼儿园,与实践导师手牵手,即将叩开幼教专业之门。对实习生来说,这是漫长专业修为之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漫长的幼教职业幸福之旅的起点。那么,牵手双方该用怎样的姿态去“叩门”呢? 一、聚焦专业之“善” 这些年,我们在谈论实践和实习时,首先想到的也许是工具化的“操作”——跟着师父学点“拳脚”,或将课堂上学过的东西拿到现场试试。这样的理解虽然对,却流于肤浅。最早提出“实践”概念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智慧性实践是一种指向“善”且具有人的类性意义的合目的性行为,实践有别于单纯操作,其行为表达着理性,以及生命的品质。 就幼教实践而言,假如偏离了专业之“善”,即发现和敬畏孩子的专业态度,幼儿为本的专业价值观,综合化的专业品行,幼教独特的专业特性,实践就会降至操作层面而失去价值根基,幼师的生命品质也由于站位低而看不到“诗和远方”。 二、实践导师要扮演好专业引领者角色 作为引领方,导师应当引领些什么? 专业示范全美幼教协会在制订的《幼儿园老师伦理操守》中认为:幼师每天的决定都蕴含着道德、伦理的意味。就是说,幼教从业者不仅要在师幼互动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影响,在同事间也要注意行为法律规范。实践导师是实习生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榜样,其对职业最初的感性印象来自于导师。所以,导师应当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态度、专业理念以及专业能力。这对自身专业进展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建立教学相长的合作关系牵手双方是“师徒”关系,也是教学相长的合作关系。导师可以在实习生的学习和尊重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也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在互动碰撞中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丰富实践内容实习生往往“窄化”对实习内容的理解,认为“上课”“集体教学”才需要实习,其他实践可有可无。其实,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实习的任务除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一日生活各环节、户外游戏、保育工作、班級管理工作、家园合作、环境和区角创设,以及如何读懂幼儿、如何开展幼教科研等。这些活动正能体现幼教专业的独特性。 完善实践指导方法幼教实习的有效性依赖于精心策划,如设计一系列合理的指导策略。导师为实习生提供示范,同时适当评点实习生的现场表现。导师通过积极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