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指向文化制造的日本传统文化教育指向文化制造的日本传统文化教育 21 世纪初,中国和日本差不多同时认识到文化的强大作用,均确立了文化进展战略,并将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进展之源泉,在中小学加强了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文化传承与文化制造的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的关系上,日本与中国存在不小差异。日本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在“过去、现代和未来相互联系的视野”下谋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立国战略与“传统与文化教育” 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推动,日本青少年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伴随而来的是行为不良、心灵空虚等现象的凸现。对此,日本社会普遍认为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而传统文化教育被认为是丰富心灵的有效手段。在此背景下,日本各地教育委员会启动了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可以说,这个时期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被当作加强道德教育的手段而引起重视的。 20XX 年文化审议会发表了一份咨询报告,题为《创建尊重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每个人都拥有丰富心灵的社会》,阐述了日本以“文化立国”为宗旨的文化进展战略。它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进展的作用: “文化(1)對于人能像人一样地生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能够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连带感和凝聚力,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基础;(3)能够实现更高水准的经济活动,同时(4)促使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进步,真正为人类的进展带来益处,甚至( 5)可以保持世界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和平的基石。”[1]报告还提出了创建尊重文化的社会的五条途径,其中与教育密切相关的一条途径是“培育珍视文化的心灵”,它又包含五个方面:(1)充实尊重日本历史、传统及世界多元文化的教育;(2)推动儿童的文化体验活动;(3)丰富老师的感性和文化涵养;(4)重视国语;(5)振兴地方文化。 [2] 值得注意的是,自文化审议会的报告发布之后,日本开始用“传统与文化教育”一词代替“传统文化教育”。东京都“日本的传统与文化”课程方案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传统与文化”的内涵作了如下阐释:“传统与文化”不仅仅指由过去传承而来的传统文化,它还包含了三个方面:“历经漫长岁月、形式发生多种变化而传至今日的事物”“在现代得到好评的有价值的事物”和“形成新的文化并将在未来继续拥有生命力的事物”。它们相互交融,形成一条自过去流向未来的绵延长河。[3] 那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