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四准”扶贫机制 提高“精准”扶贫绩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党和政府是扶贫开发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千方百计制造有利条件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 xx 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背景) 但鉴于贫困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县委、县政府探究实践“四准”扶贫机制,将政府责任和贫困人口责任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优化脱贫环境,激发内在动力”两手抓,用“内源扶贫”治“外援依赖”,有效提高了精准扶贫绩效。20××年,全县 61 个贫困村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 1240 元,减少扶贫户 1769 户,减少贫困人口 6724 人。(成果) 一、找准人:实现“真识别”与“真帮扶”有机结合 找准人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先决条件。一方面,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做到“扶真贫”;另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有力的扶贫队伍,做到“真扶贫”。 (一)组建“真扶贫”队伍。“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六大创新”之一。xx 县根据“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县级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王萍任组长,县长刘朝平等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级各部门和乡(镇)分别成立扶贫开发工作组,部门主要领导和乡(镇)书记担任组长。县委县政府统筹 33 名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带队帮扶各乡(镇),每人重点联系 1—2 个贫困村,具体帮扶到户到人。二是精兵强将驻村帮扶。组建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由对口帮扶牵头部门负责人任队长,责任部门分管领导和联系乡(镇)副乡(镇)长任副队长,并从各帮扶部门和乡(镇)选派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综合协调能力强、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育人才、后备干部共 320 人,驻扎在村、下沉到户指导开展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贫工作,将扶贫工作绩效作为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实现驻村工作队伍 18 个乡(镇)全覆盖、真扶贫。同时,印发《精准扶贫工作“三十个说得清”》,为乡镇、村、驻村工作对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比如,联合苗族乡驻村工作队克服地处偏远、居住分散、帮扶对象多等困难,自带干粮深化贫困户对接,短短两天就完成所有贫困户走访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