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生讲好故事教学生讲好故事 讲故事可以丰富和存储语言材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感悟力和理解力,直接提升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注意力、记忆力和当众言说的自信心,对于书面表达也有间接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写作的入门。因此,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常常讲故事,善于讲故事,对于学生学好语文功德无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老师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讲好故事。 一、把握讲故事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讲好故事,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老师必须弄清并逐步让学生明了讲故事与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的区别,尤其是与有感情背诵的区别,这样指导时才会有的放矢,充分到位。现在讲故事并未大量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只在一些学校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时有所见,但往往看不出其与有感情背诵的区别,不少老师也不明就里。以其昏昏,自然难使人昭昭,不利于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提高。 讲故事、有感情朗读和有感情背诵,皆为口耳相授的活动,都要借助发音器官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都要运用各种声音技巧,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还原作品形象,传达作者情意。这是三者的共同点。其中区别也显见。我们大都见识过这样的事实: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孩子有反复听上多遍的热情,甚至百听不厌,却难有连续多遍地听一个人朗读或背诵的劲头。讲故事不能看稿,这让它直观地区别于有感情朗读,但二者区别远不限于此,否则讲故事就等同于有感情背诵。二者还有以下区别: 其一,忠于原文程度不同。有感情朗读和背诵都要求完全忠于原文,必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一字不差;而讲故事,有些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具有原创性,甚至没有现成脚本而现编现讲。就小学生讲故事而言,现编现讲少见,一般是讲述课内外他人写就的故事,但那些故事大多不可以原封不动地拿来,多数需要讲述者改编或二度创作,完全不必追求也不应该追求与原文分毫不差,经过改编的故事更适合孩子,更能抓住小听众。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其二,语体特点不同。因为完全忠于原文,朗读或背诵的语体特点为原文所决定。但凡为文,都可以用来朗读或背诵,故朗读或背诵的语体多样,特点各异。可以用来讲故事的文章,则必须是叙事性文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多用叙述表达方式等。因讲故事时有声语言诉诸听觉,转瞬即逝,在改编过程中追求语言的口语化。如“可是,她俩的学习成绩,却迥然不同”,“一时无言以对,两双怒眼瞪着孩子”,最好改为“可是,她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