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 现实思考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阶层;义务教育;赠与性机会;争取性机会 摘要: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随着社会和教育的进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为此,有必要实行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 作为一种历史性实践,人类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追寻由来已久。作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它又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怀的”[1](P68)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基本目标之一。讨论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与现状,探究其实现途径,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进展,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 教育机会均等的思想与实践古已有之。一般认为,其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2024 多年前中国奴隶社会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和他的创设私学之举,打破了奴隶主上层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局面,打破了贵贱贫富的界限,将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展至中小奴隶主子弟及部分平民子弟,这不能不说已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整个古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等级结构的存在和教育规模的限制,在教育机会的享有上,等级化特征是异常鲜亮的。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基本上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等级地位相对应的。决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接受某种教育的通行标准,是先定的血统、门第和特权。学校教育基本上被特权等级所独占,成为由其独享的“奢侈品”。在东方和西方各个奴隶制和封建制进展较为完备和成熟的国家,都曾普遍地存在着这一现象。 在西方近代社会曙光初现之际,随着皇权的推翻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确立,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将市民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要求推广至教育领域,他们以极大的热忱呼唤教育的自由与平等,主张在法律上废除教育的等级制和特权,使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面对民主思潮汹涌澎湃、民众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权意识迅速觉醒的形势,加之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迅速进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产者科学文化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谋求国家意志和全民意志的统合,同时为了提高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进展,于是,纷纷在法律上废除了教育的等级制和持权,并进而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从而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