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讨论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讨论 [摘要]随着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介的普及,小学生接触媒介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与多样。但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面对复杂的数字媒介环境,他们难以分辨真假,又极易受其影响。本文采纳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连云港市苍梧小学生为样本分析对象,概括小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素养现状,探讨对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提出建议,培育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提升该群体的媒介使用能力。 [关键词]数字环境 媒介素养 教育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是在大眾传媒进展迅速的背景下,为捍卫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而提出,旨在通过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媒介教育,使其具备能够自觉抵制外界负面信息的能力。直到今日,“媒介素养”概念已逐渐进展成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外延丰富的理论概念。媒介素养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1.对我们消费的媒体做出选择、理解、质疑、评价、制造和产生具有见地的反应能力; 2.学生了解媒体传输信息、媒体运作以及如何构架现实的方法; 3.学会欣赏不同媒介所拥有的独特美学形态。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 38 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 20XX 年 6 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 7.10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其中,低龄(10—19 岁)学生群体的占比为 20.1%,与 20XX 年相比,占比有所增长,分别为 46.1%和 46.6%,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沟通。[1]这些数据显示出互联网用户群体目前已普遍低龄化。由于网络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往往是真实与虚假的结合,而小学生的分辨力、自制力甚至是基础的文化知识都有所不足。因此,网络中的负面信息更容易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与媒介素养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不同,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代表一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通过媒介素养教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育使人们成为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人。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学会认识媒介、使用媒介,小学生要了解基本的媒介知识,熟悉媒介的使用性能,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最终使未成年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具有基本的媒介质疑、批判能力,能够自觉抵制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利用媒介资源完善社会自我的实现,参加社会进展。 而观察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