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重构 摘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建设中优势明显,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高校在新时期素养教育进程中应扬长避短,一方面要重视新媒体在素养教育体系架构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度引导并及时控制思想意识多元化等不良影响,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搭建新媒体人文素养教育平台。 关键词: 新媒体;人文素养教育;重构 新媒体凭借其模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及时等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猎取资讯的主要工具。在教育路径多元化的今日,探究如何正确对待新媒体环境为高校素养教育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创新教育模式;如何发挥新媒体传播特点、主动适应素养教育新局面,从而推动新媒体时代人文素养教育获得良性进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素养教育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提倡素养教育发轫于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教育家对应试教育所存在的缺陷的警觉。在 1985 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进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养,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自此,素养教育不但写入了国家教育改革进展的纲领性文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进展的高度,而且启发了教育界关于素养教育的大讨论。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养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对于我国的“素养教育”,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展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教养教育”,其核心思想都是以人的全面进展为目标,在提高个人素养的基础上提升整体国民素养和国家的综合国力。至今距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离素养教育的提出已有 30 余年,期间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高素养的人才就是左右这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我国的 gDp(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在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等诸多方面尚存在巨大的空间有待提升。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革,如何重构素养教育体系,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进展、国家国力的增强还是在未来的国际间竞争中占据主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新媒体的定义与优势 新媒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