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时代视听语言符号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新时代视听语言符号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摘要:视听语言符号在当今新媒介技术浪潮的催生下,形成了全新的表达方式,本文结合典型性视听节目,通过媒介技术革新重塑视听语言节目的进展与变迁、视听语言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机制、新时代视听语言对国家形象建构传播策略等幾个方面,从多维度视角展开关于视听语言符号对国家形象建构的思考。 关键词:视听语言符号;国家形象;建构机制 媒介技术的革新重塑着视听语言节目的进展与变迁,充分发挥新媒体视听语言的优势完成“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国家软实力”,成为了当下国家形象自我建构和传播策略的重要着眼点。 一、视听语言符号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机制 (一)先进科技催生全新的视听语言传播形态 20 世纪以来信息传播领域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其中视听艺术是最为显性的表达符号,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感官体验与解码过程中的家国情怀的心理认同。“春晚”在“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 1955 年的录播到 1983 年的直播,从 20XX 年推出的“网络春晚”,到 20XX 年首次采纳了 3D 技术,甚至在未来的“春晚”有望加入 VR 等人工智能的技术元素。这不光见证着国家先进科技进展对艺术领域的彰显与表达,同时向内不断拓展着观众对家国情怀的心理认同边界,向外传达着悠久深厚的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同时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构建中国文化符号的独特表达。 在 20XX 年 2 月亮相央视的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节中,在拍摄手法上充分运用 200 米长的盾构机、主轴速度为每分钟 24000 转的高端数控机床的高速摄像和航拍,以及全球最长的单根海底光缆铺设的水下摄影等高科技手段,用壮观宏大的全景视角充分再现了中国制造的进展历史,呈现了国家飞速进步的壮举与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用视听符号清楚的诠释了更深层次的制造强国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时代内涵,赢得了较高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自豪感。 (二)视听语言符码的“二度生产”优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笔者认为视听语言符码的“二度生产”,一是指通过较为宏大的历史现实题材的叙事框架下,把其主题通过新闻系列报道、主题题晚会、专题记录片等形式加以呈现,充分体现报道主题的仪式化。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曾提出,“假如说,传递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