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方言区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培育初探方言区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培育初探 在快速进展的今日,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更加广泛,沟通更加频繁,没有谁能够凭借着自己所熟悉的方言而在社会里畅行无阻,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遗憾地发现,对于一些笔头上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得很好,甚至和城里的孩子不相上下,但是在口语方面,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的差距却很大。在口语交际课中,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说的时候也是结结巴巴,更有甚者,有些初一的学生听不懂普通话,初三的学生不会讲普通话。 笔者一直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听得懂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表达,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找出原因,有的放矢 笔者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镇中,学生来自这个镇的村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调查发现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 1.方言影响严重 笔者工作的地区的方言属于闽南语系的雷州话,在这里,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老人都是讲雷州话。雷州话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雷州话里没有翘舌音,如在农村比较熟悉的动物“猪”,在雷州话中的发音是“dú”。受方言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讲出的普通话都没有翘舌音,前后鼻音混淆不清等等。另外,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接触到普通话,下课接触到的又全都是雷州话。由于没有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大部分学生不懂得怎样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方言讲,滔滔不绝,用普通话讲,哑口无言。 2.性格影响不容小觑 农村的孩子土生土长,在田野里、在海边摸爬滚打长大,没怎么见过世面 ,接触外人比较少,因此普遍胆小,不够自信,担心讲普通话讲错了会被人笑话,或讲普通话会被人看成是假正经。这一性格特征使得他们不敢用普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更不敢在众人面前讲普通话。 二、三年磨一剑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的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虽然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但笔者所在地区的学生的口语水平依旧没有明显的改变,语文老师为了追求高分数,平常也大多是对学生进行题海训练,对于每一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也是蜻蜓点水般地一讲而过,或是不教。为了引起师生对口语教学的重视,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 20XX 年开始,语文课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