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李光彪散文的红土香李光彪散文的红土香 有几个人的散文,我特别偏爱,贾平凹、周同宾、迟子建、刘亮程、李光彪。贾平凹散文的秦腔秦味,就是黄土高原味、传统乡土文化味,我一直很偏爱。近几年,周同宾的散文里那种土得掉渣的味道又深深迷住了我。再后来,刘亮程的古怪村味土味又吸引了我。而近期,我最偏爱的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还获得茅盾文学奖,长期生活在黑龙江边的女作家迟子建的散文,和长期生活在滇中楚雄红土地上的彝族作家李光彪的散文。 李光彪的散文,透出浓烈的红土香,属于滇味浓烈的乡土亲情地域美文。李光彪散文的题材很广泛,不仅有大量写滇中楚雄乡村事物的美文,比如《枯萎的柿子树》、《那棵弯弯的杏子树》、《碓屋》等等,还有更多的母爱亲情散文。 我认识李光彪不久,读了他的散文集,真有相见恨晚的强烈感觉。我认识的作家艺术家不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觉得遇上了知音,感到亲切,如同见到亲兄弟。 翻开李光彪的一篇篇精致乡土散文、亲情散文、乡村纪事散文、地域民俗散文,简直就是翻开了一个个活色生香、生活气息浓烈、原汁原味的滇中红土地上的小村庄,就是打开了楚雄牟定彝族村寨一院院农家的小门,一个个真诚善良、认真做人、辛勤耕耘的农民顺着红土路向我走来,他们生活艰辛,却乐观欢乐,他们卑微,却很有骨气。 我最喜爱李光彪写亲情、乡情的散文,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写母爱亲情的散文。李光彪的散文里,写母爱母亲占三分之二以上。我感觉,李光彪这一系列母爱题材散文,写得感人肺腑,精致得震撼人心。李光彪对母亲、对母土故乡是万分眷恋的,离开母亲和故土,那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痛彻骨髓。满腔真情,发而为文,袖口一吐,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台湾女作家琦君,以自己的父母为原型,写过长篇小说《橘子红了》,但是我最喜爱的还是她的大量写母爱亲情的散文。她因为一系列精致的母爱散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被誉为写母爱的高手,与写过《城南旧事》的林海音,被誉为台湾女作家里的“双璧”。多年前,我反复欣赏过琦君的散文集《素心笺》,现在想起来,还是感到幸福无比。现在阅读李光彪的散文集《沾满泥土的情绪》,同样感到幸福无比。我深深遗憾,没有能够早日读到李光彪的这些精致散文。我将近二十年订阅着几大散文期刊,近年又参加选编两本散文期刊,北京《华夏散文》月刊和《中国散文家》双月刊,读过的散文不计其数,读过的写母爱亲情的散文也无数,认识的全国各地散文家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