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村庄的意义与表达村庄的意义与表达 村庄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单位,是乡土中国的基本载体。因此,无论是现代社会学讨论还是乡土文学讨论就不妨把“村庄”作为一个视角。就文学讨论而言,假如把“乡土”或“乡村”当成文学叙事的一个空间概念,可能会得到一个宏大的景观,但也会流于普泛化,而缺少一种更具体和微观的原点性考察。本文拟从村庄这个空间概念,来分析现代作家对于乡土社会的审美观和现代性想象。 一、村庄的发现与现代性的时空体验 在古代文本中,不乏关于村庄的描写和叙述。如陶渊明那榆柳掩映、李桃花开、鸡犬相闻宁静安闲的田园村庄,孟浩然那腊酒飘香、鸡豚丰盛的颇具人情味的山西村,杜牧那细雨蒙蒙、酒旗斜挂的杏花村,杜甫那经受战争袭扰、雨声幽咽、亲人离散的荒凉不幸的石壕村;更有《水浒传》中史进管辖的史家村、晁盖独霸的东溪村、祝朝奉执掌的祝家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居住的村庄等小说叙事中的村庄。但是,在乡土中国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村庄的印象却是模糊的,它给人的印象只是几幅充满清新纯朴气息或苦难不幸图景平面画面,我们很难看到更为细致的村庄的结构和意义,作家对待村庄的态度也仅是一种情感上的依恋,而不是一种理性的观照和介入。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和村庄不能进入文人士大夫的深层审美视野,二是因为叙事主体和叙事的对象都生存在乡土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不能跳出其外反观和审视农民与村庄。 村庄的真正发现是一个现代性事件。这个现代性事件伴随着新文学的肇始而发生。首先,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开始清楚起来,而这种解剖式观照则是从具有医学经验的鲁迅开始的。鲁迅着意把村庄中的日常生活、习俗仪式,以及农民命运际遇等内部事件作为描写的重点,他不仅发现了村庄中诸如闰土、阿 Q、王胡、小 D、七斤等农民,与赵太爷、赵七爷、鲁四老爷等地主乡绅在村庄经济、村庄政治上的对立;而且还发现了村庄的精神世界的麻木、冷漠与自私,从此村庄的人物的精神世界被逐渐敞视。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其次,村庄叙事逐渐成为新文学进展史中一种大规模、多数量、多维度的自觉行为。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讨论会、语丝社、未名社许多作家的短篇小说都描写了各地颇具乡土色彩的落后、闭塞的村庄(村镇)生活。寓居在北京的王鲁彦、台静农、蹇先艾、黎锦明,寓居在上海的彭家煌、许杰等作家在鲁迅的启示下,立足自己的村庄生活的记忆和丰富的村庄知识,开始大规模地描写村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