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柴达木的河向西流柴达木的河向西流 盛夏的那个中午,我静立柴达木盆地南沿红柳丛中一条河拐弯的地方,放眼四顾。雪停了,只有阳光,满山遍野的积雪闪闪发光。山洼里的阳光填得满满的,简直可以用勺子舀出来。我发现找不到自己,我已经被满眼的白雪融化。瞅着仿佛停止了奔腾速度的河水,我遥望它的来路,再望流向,能清楚地看到河面呈“S”形,规规矩矩地展示在雪山下,缓步向西流淌,随山势拐过那个弯就进入昆仑山了。 格尔木河。严格说这条拐弯西去的河是格尔木河的一条支流,源头在昆仑山中的瑶池。瑶池有漂亮的传说,远古时期统治青藏高原的女王西王母,就是在这里会见西周第五代君王周穆王。大概有那么一天寂寞的瑶池不甘于卧在深山,便把一只胳膊伸出了昆仑山,漫成了今日的格尔木河。它出山后原本直直向东流去,流到山下遇到了這个多情的回水湾,一侧身,临时改变流向,走了一段回头路。等它转身之后再东流时,便汇入更大的潮流。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也常常遇到这种突然改变前行方向的事吗?面对这种困扰,也许这正是活着的意义,也是写作的精妙处。此刻,我站在河岸,透过无声颤抖着的河面,用目光跋涉它的深邃,可瞭见河床上亮晶晶的鹅卵石张着嘴好像要唱歌的样子。我推想,它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无星无月的夜晚,沉睡和晨醒,才在水势稍缓的这个红柳滩慢慢地回过头来,望了望岸上的群山,打了个转身,选择了又一个西去的流向。它带着身不由己的力量义无反顾地流回昆仑山。可以肯定的是,它回不了瑶池,出发的地方怎能是归宿!不管它走多少弯路,必定还会流回来的,大海才是它最终的家。但,它还是恋恋不舍地回一次昆仑山!我看见了,就在它回头时,地平线已经开始了弯曲。河岸的丛丛红柳苍翠着它的流程。 格尔木河也学到了我们这些终年西行奔向拉萨的汽车兵的性格,一路风雪相伴,内心却风雨暂息。我站在岸上巴不得马上过河,过了河就可以攀上昆仑山,翻过昆仑山又能上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西行路上有多少山,山上就流淌着多少西去的河。就整体而言,这样的河肯定不多,但是集合起来也是一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队伍!每条河有每条河的天空,它们的身体里有奔腾时留下的欢乐,也难免不留下伤疤。我要说的是,在它们拐弯西行时,带走的,也是留下的! 柴达木的河向西流。 多么可以让人上天入地肆意联想的一句话。那天,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它时,就像在大寒中吹出一口暖气,瞬间,立春就到了。真的,就是这种神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