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校本教研碎碎念校本教研碎碎念 一 大多数老师,包括本人,没有教研意识,甚至反感教研,是不是因为从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就一直没有讨论的训练。我们一代一代都是做题长大的,从来就没有自己讨论什么问题。据我所知,我和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曾有研的经历,虽然儿童时代有人曾梦想当科学家。教而不研也就自然而然了。 二 教研不等于一定做八股式的课题,教研也不等于写论文,教研其实是一种探究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因此,教研其实离一线老师并不遥远,教研不应该是一个高冷的词。 三 其实各学科都有教研组,学校有教科室,教育局有教研室,我们的教研活动从来没有缺席。然而有多少教研是真正的教研?科组赶进度,教科室收论文,教研室组织统考。从这个角度看,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懂得什么是教研,教研为什么有必要。追问下去,可能是因为我们都不懂教育。 四 教研应该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学习的过程。我们教研的重点在哪里?分数,平均分,优秀率,考上高一级名校的人数,其中高中的升学成绩最引人关注,最终一级一级下来一直到小学都是排名和分数。所以,学校的各种层次会议中心话题基本上都是如何备考,学生考的好的老师就是优秀老师。 五 校本教研的阵地在哪里?毫无疑问是课堂,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度过最长时间的地方,也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场所。公开课够多,听课够多,研讨够多,校本教研才能有所成效。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学校内建立所有老师一年一次、在同事面前上课的体制。而公开课研讨的焦点并不是课的好坏而是针对授课过程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六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感叹他的知识广博,他讨论的问题非常多,语言、数学、物理、儿童思维、写作,甚至还有葡萄的栽种。印象很深的是他常常说这个问题我讨论了 18 年,那个问题我讨论了 30 年。我们会不会对一个问题的持续探究 N 年而不急着写出论文发布成果评出等级? 七 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每年完成填写一本《老师专业进展》的册子,怨声载道; 教科室上学期开展每月一次讲座,“激起民愤”; 心理组几位老师热情组织文化沙龙,响应者寥寥无几。谁会想到,全国各地,有一部分体验到成长乐趣的人在自我教研,一些志趣相投的老师形成网络研修共同体。开始讨论的老师也就开始走上了教育幸福之路。 八 有人引领走上教研之路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