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校本研训缓解老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实践校本研训缓解老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诸多因素会造成老师的职业倦怠,制约老师专业成长。优化校本研训方式,提升老师的成就感,是缓解老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学校可以实行多种措施,不断强化老师的职业意识,提升老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师生和学校的共同进展。 [关键词]职业倦怠;校本研训;成就感;幸福感;共同进展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的教育新形势下,不少老师表现出愈来愈明显的职业倦怠。据业内有关专家调查分析,造成老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因学习不够导致认知结构滞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知识储备不足,对教改产生畏难情绪;二是思想准备不足和原有的理论基础薄弱带来教改创新的茫然心理;三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循环和重复带来的倦怠心理;四是教学质量竞争带来的思想负担;五是落后班级造成的思想负担;六是学生进展不平衡、后进生转化困难带来的焦虑;七是职称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考核带来的竞争压力;八是评优、评奖、评先带来的自卑感;九是社会、家长对老师教育教学的不理解造成的困惑;十是家庭困难带来的后顾之忧,等等。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进展和竞争的加剧,老师队伍内部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突现。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也与日俱增。不少老师不能有效应对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而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比较消极的反应,情绪、态度、行为表现出衰退态势,产生了职业倦怠。 从学校工作实践来看,工作量大、工作艰苦的岗位不愿干,科研含量高、难度大的岗位干不了。一些老师的内心日渐积累起平凡、消极应付的意识,产生对新生事物反应不敏感的“温水煮青蛙效应”,视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为一种单纯的原始的低效的谋生工具,丧失了教育过程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制造力,使自身的生命价值无从实现。这种消极的内心体验导致老师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积极性和制造性消逝,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发挥,阻碍了老师的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持续进展和学校的内涵式进展。 鉴于以上分析,需要有一种能有效激发老师内在动机的力量,帮助他们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每位老师都有提升自我价值的需要,学校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老师自身进展的内在需求。在老师进展的因素中,个人成就感问题是影响老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此,设法提高老师的个人成就感,是解决当前老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