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水下长城的梦幻影像水下长城的梦幻影像 喜峰口在宋、辽时称松亭关。明永乐年间重建关门并改称喜峰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有“三更抚枕急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的诗句。1933 年侵华日军妄图从喜峰口入关,抗日将领宋哲元率部用大刀杀敌千余人,由此产生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潘家口,古称卢龙寨。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 年),曹操北征乌桓曾从此出寨。 1975 年至 1981 年,利用这里的山形地势,在滦河上游宽城、迁西、兴隆三县交界处,修建了潘家口水库,喜峰口长城位于潘家口库区内,其主体已淹没于水下。历时十年的引滦河水入津工程横切长城,喜峰口、潘家口两座雄关镶入一潭碧波,从而形成万里长城一处绝景——水下长城。 水下摄影师吴立新从 20XX 年 3 月开始,对这里进行了前后四次的水下拍摄。 长城绵延入水,一半水上一半水下的图片,其实最是考验水下摄影师的功力,要水面以下的曝光合适,还要考虑到水面以上光线的变化。 虽然已经沉入水底 20 年,但是透过镜头,依旧能清楚地看到曾经有人生活过的痕迹。尤其是右图中依着城墙而建的土炕以及炕前的两个灶眼,感觉主人似乎才刚刚离去。 随访手记 在去潘家口长城的路上,我第一次见到吴立新,他刚从毛里求斯回来。他在“CMAS 第 11 届世界水下摄影锦标赛”上获得了微距(含虾蟹)类别银奖,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参加此项赛事。我跟随着两位水下摄影师,自驾车行走几小时从北京到达潘家口水库。这已经是吴立新第四次来拍摄水下长城了。 第二天还没起来,就听见机器的轰鸣声,这是他们用自己带的充气泵一早起来就给每一个瓶子充气,这可真是一个力气活。更大的力气活是装车和卸车中的扛瓶运动。据说,在国外成熟的潜水点,这些工作都有人帮助完成,包括更衣、准备器材等。用谭教练的话说就是:技术型潜水就是有人伺候的潜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可是,这里没人伺候,有一小艘他们已熟悉的当地小艇在岸边等着就不错了。 喜峰口和潘家口长城被淹在水中已有二十多年了,所以资料的寻找并不容易,两位潜水高手虽已来过三次,但心里也并没有太大把握,艇一边行进他们一边翻阅资料,决定入水点。 潜水前,对工具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次下水之前他们都要增加配重,就是一个个的铅块,为了防止移动,下水之前要将其固定。入水前程序之复杂,看得我也顾不得自己一直标榜的理想主义者形象了,在边上一直感叹:费这么大劲,花这么多钱,弄这么复杂,为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