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试联系你所熟悉的语言,谈谈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并谈谈它们在语音中的表现或作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声音的四要素。语音既然是一种声音,那么这四要素也会在语音中表现出来。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物体发音所以有高低的区别,一般来说,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即频率高低的不同,这同发音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系。语音的发音体是声带。成年男人的声带长而厚,所以音高低;成年女人的声带短而薄,所以音高高。老人语音的音高低,小孩语音的音高高,道理也是一样。这是就语音的绝对音高来说的。在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由语音的音高来决定。声调的音高是相对音高。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表现为音波振幅的大小,它同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语音是由气流冲击声带发出来的。呼出的气流强,音波振幅大,语音就强;反之,就弱。现代汉语普通话有轻声的现象,这主要是发音时音强较弱表现出来的。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同发音时间的长短有关。发音时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一般来说,语言缓慢时语音音长较长,语言急促时语音音长较短。有些汉语方言,如苏州吴方言、梅州客家方言、广州粤方言等,入声调显得短促,也就是说这些方言中入声调音长短,或者说非入声调音长比入声调音长长。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或特色。声音的音色不同主要决定于振动的形式不同(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不同的音素 ( 如 i 、 ü) ,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造成的。 很多地方的客家方言 i、ü 不分,都说成 i 了,这就是由于发前高元音 ü 时不把唇形拢圆的缘故。五、解释术语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女人”由 nüren 共五个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其中 n、ü、r、e的音色各不相同,而且不能再行细分。这些最小的语音单位便是音素。 2.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中华”(zhōnɡhuá)中的 zh、nɡ、h 是辅音音素。3.元音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文化”(wénhuà)中的 u、e、ɑ 就是元音音素。4.音位 音位是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例如:“n”和“1”在北京话里可以区别意义,“南”音 nán,“蓝”音 lán,“n”和“1”便是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