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沈华山和他路过的风景沈华山和他路过的风景 年轻气盛,早年我對写散文很不以为然,我的观点是,会写作文就会写散文。我说了,大抵也没有人站出来和我理论。时间长了,待到自己走上了文学的路,并且还多少以此为饭碗,于是乎,执着中就有了较真的劲头。不错,散文写作确实离不开我们学校的作文功底。但说要想把散文写到一定的高度,那绝非作文易事。须知,此文彼文,虽同为文,但就其品相还是有千差万别的。好的散文,如酒香醇,如泉甘洌,读到的时候,完全是一种享受。或许,就因为有了这种审美的需求,我才特别推崇沈华山的散文。 过了这许年,读散文写散文特别是给文学杂志编散文,让我对散文的审美往往有了很多话要说,但似乎大多又不能有的放矢。一是宽泛的散文化的一些作品,常常坚韧地占据着大小报纸的各种版面。我说的各种版面,当然不仅仅局限在报纸的副刊,因为散文的文体太灵活,有的人可能在对它的要求和处理上就有了一点随意。接踵而来,对于散文的高下评判,或者因为读者面的不同,或者因为作者表现手法的迥异,甚至于一些编辑立足于行业、专刊的角度,因而多多少少影响了散文文学性的审美趋向。二是对于散文类的文学体裁的批判与鉴赏,缺乏独立的批判精神和经典散文引领性的鉴赏,写者埋头写稿、发稿,很多东西囫囵吞枣不及消化,故而也就谈不上提高,更不用说出精品了。读者听之任之,看个喧闹。这样的散文创作现象,对所有热爱、关怀散文健康进展的人来说,都有一种深深的焦虑。 散文写作的状态在文学创作方式方法中,原来是最讲究那种闲情逸致的,舒缓而有节制,乐享十分,留七分发酵,三分吐露,这应该是提高散文品味的最佳途径。厚积薄发,“袖手于前,疾书于后”,正越来越多的成为创作精品散文作家的共识。这方面,沈华山算是一个。 作为一个文学编辑,结识沈华山自然是他的作品。在纷杂的自然来稿中,读到他来自生活基层,发自肺腑的那些清新而有活力的文字,比如在《读树》中,他透过鸟写树:“在苏北大地上更多的是这些年像庄稼一样勃勃生长的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杨。那些用枯枝搭成的雀巢很有诗意地悬在树丫间,间或有三两只喜鹊姿态优雅地飞来飞去,啼声清越又欢欣。虽然时至冬日,意杨树肥大的叶子早已随风散尽,但那些被鸟儿幸运选中的树儿依旧显得很神气,很特别,仿佛透着成长的幸福和喜悦。我一直以为被鸟儿的歌声熏染过的树林才是真正的树林。所以有鸟儿造访过的树才可能是幸福的,有鸟儿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