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1页
1/13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2页
2/13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_第3页
3/13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共发现遗址约 1 0 0 0 多处﹐经较大规模发掘的典型遗址有 1 0 余处。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 5 0 0 0 ~前 3 0 0 0 年。仰韶文化的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岗诸文化(有人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仰韶文化以其分布之广泛﹐延续之久长﹐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而成为中国诸新石器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发现和研究 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城北﹐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等不同遗存。1 9 2 1 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了该遗址。后来又在黄河中﹑上游调查发现了若干类似的文化遗址。由于这些遗存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彩陶﹐曾被统称为“彩陶文化”。1 9 2 6 年起﹐中国学者先后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万泉(今万荣)荆村﹑河南安阳后冈﹑浚县大赉店等遗址。1 9 3 1 年梁思永在后冈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上下依次堆积的“三迭层”﹐从而明确了仰韶文化的相对年代。自仰韶文化发现至 4 0 年代﹐学术界还初步探讨了该文化的特征和性质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有了新的收获。进行了广泛的考古调查﹐比较大规模地发掘了一批重要遗址﹐如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和泉护村﹑华阴横阵﹐河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以若干典型遗址为代表﹐考古界分析了仰韶文化的面貌﹐并对其分区﹑类型﹑分期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结合放射性碳素断代测定的绝对年代﹐进行讨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还对其彩陶纹饰﹑制陶工艺﹑生产工具﹑建筑技术﹑埋葬习俗等﹐作了专题研究。又通过研究村落布局﹑住房形式﹑埋葬制度﹑工具用品等实物数据﹐综合探讨了仰韶文化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状况﹐以期复原当时的社会历史﹐其中主要对半坡类型的社会结构有了较多的认识。 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坑位 分区和类型 集中表现仰韶文化特征的陶器﹐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泥质陶上习见绘彩﹐一般是环绕外壁上部以黑彩绘出几何图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