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共 2 道试题,共 2 0 分。) 1 . 耶拿制 :是在耶拿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由彼得森主持,在 1 9 2 4 年以后实施的。 其根本思想是,真正的国民学校必须是人类最高的“生活共同体”的缩影。耶 拿制的特色是,废除原来分年级的班级, 将全校儿童分成三个团体。其主导观念是,在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学年制班级中,个人是教育的中心。 2 . 团体自立 :是指团体自身拥有指导、管理的力量。也就是说,在团体内部产生自我指导与自我管理的力量。因此,为了培育自立的团体,就得在儿童团体中培育自我指导的力量与自我管理的力量 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4 0 分。) 1 . 简答班级内筛选的几种机制 (一)来自他人的标签作用 教师主要是根据学业成绩的情况来筛选儿童的,并且对成绩上位与下位者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这就无疑是给该儿童贴上标签,也给成绩上位、下位的儿童贴上了相应的标签。 (二)自验语言 所谓“自验语言”是指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的预期常在自己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这一现象的含义是,事先预期些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语言。 (三)筛选假设的机制 大学入学考试和高中升学考试拥有决定谁能升学谁不能升学的选拔功能。这种选拔决定一定数量的儿童可以升学,而其他儿童不能升学的相对竞争场面,是旨在进入定额范围内的竞争。这里面有两种假设。其一,班级内的分化在进行,同时,未来选拔的筛选过程也在进行。其二,用标签论和自验预言的概念说明这种筛选过程也按照什么机制进行的。 2 . 简述教师在说服学生时用到的特殊的说服技巧。 教师除了对儿童进行直接说服的 影响之外,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团体干 部或是团体的形成,使儿童的态度和行 为朝一定方向变化。角色扮演是指模拟性、假想性、即 兴式地表演某一情境中的角色,掌握、 训练特定的态度和行为,或者藉此改进 人际关系。 通过班级团体的干部和友人进行 说服的方法相当有效。运用团体决议的方式,按照团体规 范、气氛去从事说服工作,也可以引导 儿童朝一定方向改变。 还有运用团体规范和团体动力学 促进个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 0 分。) 1 .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使儿童学会合作 基于竞争原理的班级管理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不铲除这个根源,问题便不能根本解决或者无从着手。仅仅抛弃竞争原理并不是一个好的替代方案。我们无论如何必须引进可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