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课程目的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充分利用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细胞生物学的课程教学活动;教学目的就是借助网络工具,在传授细胞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素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细胞生物学作为基础课,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教学内容要反映科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新内容层出不穷。因此,我们本着"实、宽、新、活"的原则,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各细胞器间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和了解细胞生物学的热点课题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生命信息流和细胞信息网络的研究、信号传递与细胞识别、神经活动的细胞及分子基础、蛋白质的加工、折叠与分拣、发育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控制、细胞增殖、调控与编程死亡等。 使学生对认识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强烈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善于从生命现象探求其内在规律、能够运用现有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去研究生命科学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课题的能力。 二、课程特点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遗传和变异的单位。有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细胞病理反应的结果,所以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从细胞中得到解答。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在分子水平上逐步揭示细胞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始研究组织内和组织间细胞的相互关系和分子关联,这是现代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特点。 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是生活细胞社会之中,细胞的活动与整个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本课程从细胞社会学的观点讲授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机理。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利用网络工具,设置 10个不同的栏目,化解知识难点,给学习者展现一个鲜活的细胞世界。让学习者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辅以实验设计、第二课堂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提高综合素质。 本课程共 14章,总学时为 54~72。对于有相当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