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示踪剂监测方法原理简介 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是在注水井中注入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如图3-1),分析所取水样中示踪剂的浓度,并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应用示踪剂解释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油藏非均质情况。 图3-1 井间示踪注采示意图 示踪剂从注水井注入后,首先随着注入水沿高渗层或大孔道突入生产井,示踪剂的产出曲线会逐渐出现峰值,同时由于储层参数的展布和注采动态的不同,曲线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典型的示踪剂产出曲线如图1-2 所示。在主峰值期过去之后,由于次一级的高渗条带和正常渗透部位的作用,会继续产出示踪剂,当所有峰值期过去以后,示踪剂产出浓度基本稳定在相对低一些的某一浓度附近,并且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示踪剂的回采率也会逐渐增加。 图3-2 单示踪剂产出曲线示意图 在注入水没有外流情况下,油层越均质,注水利用率越高,则见示踪剂时间越晚。反之,短时间内见到示踪剂,说 明 注入水沿高渗层窜 流,储层非均质性强 ,开 发 效 果 差 。 示踪剂用量 的确定 示踪剂浓度(Bq\L) 时 间 T 示踪剂的注入量,取决于储层中被跟踪流体的最大体积和分析仪器的灵敏度,以及地层背景值的影响。同位素示踪剂注入量的计算公式是: Q =A·H·Φ·SW·f 式中:Q——为示踪剂注入量 A——井组波及面积(m2) H——为井组连通层平均厚度(m) Φ——为储层的孔隙度(%) SW——储层含水饱和度(%) f——为经验系数 根据示踪剂用量公式计算出井组的示踪剂注入量 新中45-2 井组监测结果及分析 3 .5 .2 .1 新中4 5 -2 井组概况 新中4 5 -2 井的监测井有 6 口分别是:中9 4 、中2 8 2 -2 、中2 8 0 、中2 8 1 、中2 4 -2 、中2 5 ,下表列出了注示踪剂井新中4 5 -2 井组的有关数据,表中的数据为2 0 0 7 年 7 月份生产情况(表 4 -6 、4 -7 )。 表 4-6 新中45-2 注水井有关数据表 注水层位 Ⅷ,Ⅸ 层位厚度 34.2 m 注水类型 正注 日 注 量 16 m3/d 注水 压力 泵压 11.0MPa 油压 7.5MPa 套压 7.5MPa 表 4-7 新中45-2 井组监测井资料 序号 井号 生产层位 厚度 (m) 日产油 (t/d) 日产水 (m3/d) 含水 (%) 井距 (m) 1 中94 Ⅴ,Ⅵ,Ⅷ,Ⅸ 18.8 1.8 10.2 85.0 148 2 中282-2 Ⅷ,Ⅸ 16.4 1.3 0.27 17.0 154 3 中280 Ⅷ,Ⅸ,Ⅹ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