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形成过程动态演示 今天不经意间从电脑里发现了自己大学时的一课程设计,还是自己在学校时那会比较勤奋,敢于想象,敢天动脑筋 还是贴到这里留念一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路由与交换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包含了 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要学好这门课程,与实践是不能分开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局域网及互联网中,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使用方法和配置知 识及相关内容,对于学好《路由与交换技术》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一周的时间里,切实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平时积累 的实践能力,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好这次课程设计,熟悉所选项目的内容,提高网络应用能力,丰富自己的网络实践经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积累一些经验。 二、设计内容 1、设计题目: 交换机M AC 地址表的形成过程动态演示 2、原理知识: 如 果网络中的计算机是通过集线器连接的,那么这种网络就被称为共享式以太网。使用集线器互连的网络环境很容易发生数据的碰撞,因为不管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 都使用同一个数据通道,所以,主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必须使用接收线对检测是否发生了碰撞,这种机制使得主机只能以半双工的模式工作。另一方面,集线器是物 理层设备,通过对信号的中继放大,延长了网线的通达距离,扩展了网络规模。网络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碰撞域的扩大,进一步地降低了网络的性能。 共享式局域网的特性严重制约着网络性能的提高,逐渐地被使用交换机构成的交换式局域网所取代: (1)交换机取代集线器解决了碰撞问题。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所以也称第 2 层交换机),它可以识别数据帧中封装的M AC 地址,并根据地址信息把数据交换到特定的端口,而不是像集线器工作时那样,把从一个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到所有其他端口。这样的工作方式使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之间不会产生碰撞,也就是说交换机可以分割碰撞域。如果一个端口只连接一台主机的话,就等于消除了碰撞。 (2)交换机解决了集线器与和它相连的主机不能全双工通信的问题。交换机使用独立的收、发通道为每个接口相连的主机转发数据,这样主机可以全双工地工作。 (3)交换机可以为任意两个交换数据的端口建立一条独立的数据通道进行交换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 交换机具有这些特性是由它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交换机根据数据帧中封装的目的地M AC 地址做出转发数据的决定。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前必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