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在囧途之泰囧营销策略

人在囧途之泰囧营销策略_第1页
1/6
人在囧途之泰囧营销策略_第2页
2/6
人在囧途之泰囧营销策略_第3页
3/6
1 《人再囧途之泰囧》高票房的背后——故事、档期、营销,一个也不能少 对于 2012 年的中国电影来说,投资仅 3000 万元左右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无疑是最大的热门话题,这部于全年最后一个月上映的影片,无 3D、无 IMAX,创造了国产影片的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有史以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国产影片,并一举将国产影片在全年票房总额中所占份额有力拉升至 48.46%。这对 2012 年新增 14 部进口分账大片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不仅数字意义非凡,票房神话的背后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思考。 2 一、故事:贴近观众,明确影片类型 “类型电影”是个外来概念,起源于好莱坞,是在成熟的电影商业运营模式语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是电影高度工业化的必然产物[1]。在中国,类型电影一直未有充分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软肋,尤其是自 2002 年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大片时代”后,类型影片发展更为边缘,贴有多重标签、定位模糊的“泛类型化”也是国内电影的普遍现状。 作为电影高度工业化的产物,类型电影不仅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手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较高辨识度,也具有很强的商业性。为了获得经济利润、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电影制作者会为了实现观众在观赏电影前的某种心理期待,专门去把握市场定位和观众群品位的划分,这点也正是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取得高票房的原因之一。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充分尊重喜剧片类型的创作方法,整个剧本没有游离,采用了公路喜剧片的固定模式,即两位或以上的主演因为强大的外因不得不结伴上路,一路上状况百出笑果频发,最终主演联手完成目标并有所收获。2010 年,以 800 万成本斩获 4000 多万票房成为当年票房“黑马”的《人在囧途》是公路喜剧片的一次本土化尝试,《人再囧途之泰囧》则将该类型贯彻的更加完整。 在人物设置上,角色身份不仅贴近生活中多个阶层,在故事里也有着明确的形象定位。有了《人在囧途》的铺垫,观众对继续饰演成功但焦虑的都市精英代表徐郎,和继续充当屌丝代言人的王宝已不再陌生,再加上黄渤饰演的高博,三个人身份、性格上的巨大反差,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仅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三位演员的个性化出演也让观众的“心理预设”得到了满足。 在叙事手法上,游戏化情节、大团圆结局等类型特征突出,还兼有强烈的本土小品化风格。两人的泰国之旅虽然各怀目的,却因为一个没钱一个没护照而不得不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路遭遇状况无数,从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在囧途之泰囧营销策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