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是衡量大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和要素。本文结合华东师范大学的实际,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谈四点思考和体会。一、实施人才计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的高校,哈佛大学在顶尖领军人才方面应该是首屈一指,40位教师和38位学生获得过诺贝尔奖,以及包括7位美国总统在内的众多有着全球影响力的校友,让这所学校可以傲视全世界的大学。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显赫的成就,离不开他们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成功机制,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学识渊博、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哈佛第23任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类拔萃。”同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被世人敬仰的原因,也并不仅仅因为它历史悠久,而是因为它的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流的,所产出的科研成果也是一流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比如,教育部、科技部设立“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计划,目前正在筹划设立“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首席教授”等顶级人才计划。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于高校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起到了激励和促进作用。然而,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严峻现实:一是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作为国家科研创新生力军的发展需要。相比于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欧美国家,我国高校高水平领军人才的数量仍然大大偏少,且主要集中在“985工程”高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校。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的顶尖人才还比较匮乏。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还缺乏一大批学贯中西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且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三是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创新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强;我们所期待的研究成果,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出传世之作,理工类研究要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这种具有重大原创性和开拓性的成果相对缺乏。有鉴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在下大力气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出台各种人才计划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我们感到,首先必须以人才强校的战略思维来规划师资队伍的发展,在校、院、系各个层面上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没有人才观念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在管理上,一定要形成高水平师资是学校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同时在引进和培养上下大功夫,全方位做好服务和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潜能。1.实施领军人才队伍工程。中国主要高校尤其是39所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都在广揽领军人才,包括申报和引进“两院”院士,争取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地方领军人才项目等举措,创造各种条件,重点培养有潜力的、突出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在“985工程”建设中,围绕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从海内外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实验空间、经费投入、梯队建设、研究生名额、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全方位配套、全面服务,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确保科研启动,使领军人物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2.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工程。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华东师大与上海紫江集团签约,设立1亿元“紫江教育发展基金”,实施了“紫江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招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准备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学术人才。学校给予紫江学者特殊津贴和房贴,并在其家属工作安排、子女入学等问题上给予极大支持。3.实施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当前,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重视培养新进青年教师。高校纷纷通过各种经费资助,选派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或一流学科专业学习研修。2007年华东师大青年教师工作大会提出了青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