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的几个优秀案例:关于学生不想上学的一个优秀案例(小李回来了)早上6:10分,我正在往教室走,突然接到了小李的电话。“老师,我不上了,我现在已经走了,谢谢您这两年对我的照顾。”我当时差点蒙圈了,马上冷静下来,问到,你在哪里?他说,我已经走了。小李是外地的学生,由于父母都在做生意,初中的时候把孩子送到了外地学习,高中的时候来到我们学校借读,一年里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周末的假期,总感觉很是孤独,高一二时,由于性格的问题还出过不少问题。今年高三开学,由于腿上有伤,没有参加军训,昨天晚上刚刚返校,怎么一晚上突然萌发了不上的念头。我挂了电话后,马上找到了小李的班主任,班主任告诉我,小李刚刚告诉他说,他不上了,要找我说一下。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马上到了小李的宿舍,小李不在。突然的变故,让我意识到需要马上告知家长,并要求他的家长赶快赶来。几分钟后,小李的家长告诉我小李刚给他打了电话,现在在学校公寓,我迅速到了学校公寓,正好碰上了准备走的小李,我示意他回来。我和他在一起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了解到,他学不进去,他感觉让父母失望,对自己也没有信息,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他已经给一个朋友联系好了,现在就去北京。我耐心的给小李谈人生,谈生活,谈同学关系,谈社会发展,慢慢的稳定了小李的情绪。他说他一晚上没有睡觉,就在想着退学,说话的时候打着哈欠,我借机说,你到公寓睡一觉,醒来之后再做决定。小李安照我的要求去了公寓,我把他的行李寄存了起来,并要求小李一旦有什么情况,公寓前台必须第一时间告诉我。就这样,我拖着小李等到了他的父母从外地赶来。把小李交到他父母手里后,我心里稍微有点安慰。我对小李的父母说,不要批评孩子,和孩子好好交流。他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给孩子进行了2个小时的交谈。最后给我打电话说,不要这个孩子了,我们走了。我笑着说,不要冲动,我建议先把孩子带回家里平静两天,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并要求孩子的父母来一个人陪读。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把孩子带回去了,一天之后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同意上学了,他妈妈准备过来陪读。我非常欣慰,我劝阻了一个即将辍学的孩子,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孩子的爱有了新的归属。关于优生抑郁及时挽救的一个优秀案例(小明又回到了班里前几名)早饭后,我像平时一样到了教室,环视教室一周,观察每个学生的表情是我的必备功课。突然,发现班里的小明同学,表情沮丧,神态黯然,我立马走到她跟前,示意她出来一下。小明出来后,我关切的说,怎么了,我感觉今天早上你的状态不对呀,话语说完,她哇的一声哭了,她说老师,我抑郁了,我当不了班主任了(这个孩子由于受到我的影响,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成了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抑郁,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我强装镇静,和气的说,傻孩子,人哪能这么容易抑郁呢,抑郁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抑郁,你顶多是压力过大,心情不好而已。她哭着说,老师我对不起您们,学校和你对我这么好,但我发现我一点也不优秀,我感觉我愧对学校和你呀。我急忙问,最近遇到什么问题了,给老师说说好吗?她说,老师我现在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总是走神,感觉什么都不会?我有不想活的念头。我心头一震,脑海里快速翻阅着这个孩子的档案,她父母离异,家境贫寒,但她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从开学至今,两年来频频在各种舞台上展示,是学校的文明礼仪标兵,学校演讲标兵,班级的演讲委员、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和组织者,是老师心中的乖乖孩,是学校不可多得的优秀学生,是什么让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突然发现自己抑郁了,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我快速梳理出,她最近参与了班级课本剧的排练,负责旁白解说,参与了学校演讲节节目的主持,参与了县级晚会的旁白解说,台上一幕幕流利的解说,一次次给人激情的状态展示,注入了她在台下多少的心血,她还要保持班里的好成绩,她要比其它人多付出多少呀!这个孩子是被过多的任务压垮了。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孩子,生活是一种经历,是一个过程,如何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事情,所处的态度很关键。这段时间,你的排练任务多,耽误的课多,课堂上走神,听不懂是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