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影像诊断学教案

影像诊断学教案_第1页
1/28
影像诊断学教案_第2页
2/28
影像诊断学教案_第3页
3/28
影像诊断学教案专业:班级:教材:备课教师:教学备课笔记诊断学基础(放射诊断学部分)(目的要求)掌握 X 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掌握骨和关节、肺部的正常 X 线表现及基本病变的 X 熟悉X 线的特性、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 熟悉心脏大血管、消化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 X 线检查方法。了解心脏大血管、消化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基本 X 线表现及常见病变的 X 线表现。了解 CT、MRI、DSA 的基本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围。总论(2 学时)一、X 线的产生X 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 1895 年 11 月 3 日发现的,故科学界又称之伦琴射线。X 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产生的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X 线装置主要包括 X 线管、变压器和控制器。产生条件: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3、电子群在高速运动时突然受阻二、X 线特性X 线波长范围:0.0006〜50nm 诊断用波长范围:0.008〜0.031临床应用 X 线的特性有:1、穿透性:与 X 线管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 X 线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这是 X 线应用于临床的基础。2、荧光效应:X 线可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是 X 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效应:X 线可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产生影像,这是 X 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效应:X 线使人体电离的程度与吸收的 X 线量成正比例,这是 X 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三、X 线成像原理X 线广泛应用于医学主要是利用上述 X 线的特性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差异,从而在荧光屏或胶片上显影,直接反应出人体正常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的变化。成像的三个条件:1、X 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2、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密度和厚度差异;3、胶片或荧光屏才能显示具有黑白对比和层次差异的 X 线。四、X 线图像的特点1、密度:物质密度:单位体积中原子的数目,取决于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影像密度:X 线照片上的黑与白,与物质密度是一致的,2、自然对比在人体有些部位例如胸部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异称自然对比。人体组织按照密度高低依次可分为骨骼、软组织、脂肪组织和含气组织等四类。3、人工对比在人体有些部位组织器官与周围结构密度大致相同,缺乏自然对比,当发生病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影像诊断学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