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解决快速发展我们东邵渠镇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村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造成环境问题的几个重要原因1.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新村建设点的房屋外观美丽,屋后却污水横流,不忍目睹。绿色、生态、环保原本就是新农村最大的资本,但不少新农村规划中最缺少的就是农村适用的廉价和环保的污水处理设施和设计方案,并未考虑将污水处理洁净才予回归自然,没有考虑将生活污水、家庭养殖业的排泄物和污水的处理列入规划部门的设计范畴2.政府宣传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各地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监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不经批准就直接占用耕地、农保田盖房,个别村干部甚至公开在农保田挖坑取土、开采矿藏,一些农民借用建烤烟房的名义直接占用耕地变相盖房的趋势已经有所抬头。目前中央出台了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一些农民更是错误地认为,现在可以在过去禁止占用的耕地、农保田上盖房了;一些农民未经审批直接在原宅基地上拆旧建新;个别干部更是不顾人文景观与历史遗址的保护,一味追求建设速度。这些均与中央倡导的新农村建设要做到“既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在建设中破坏、更不是在破坏中建设,更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要注意保护和保留”的精神是相悖的。3.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农作物,早结果,早上市,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造成了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4.生产技术的落后乡镇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对三废的处理技术比较落后,同时缺乏资金、人才,因此总是没办法去避免这样或那样的污染。当然也免不了那些为了经济利益而把污染企业迁到农村地区的。由于我国农村环境尚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缺乏宣传力度和环境执法,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出现了一些农村环境执法干部屈从于区域经济效益,顺服地方政府“竭泽而渔”的经济的发展,严重地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则、自然法则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原因主要采取的措施1.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各级组织要将环保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一是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制定“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加大对乡镇、村两级资金投入。二是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是要持续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支持下,主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大力开展“三池一改”,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工作。三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将持续加强农村环保投入,我们要把握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2.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设施,完善管理机制清理垃圾。对所有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定期集中进行全面清理。建设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现象。通过设置环保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