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年版)前言流行性感冒 (以下简称流感) 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 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 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 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 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在经历了 2009 年全球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后, 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 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年版)》。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2 的综合性信息, 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年版)第一章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为单股、负链、分节段 RNA 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 ,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 ,NP)和基质蛋白 (matrix protein ,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 个不同的 RNA 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 个 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 和 11 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 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1 法想向甲型流感 病 毒 根 据 其 表 面 血 凝 素 (hemagglutinin ,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