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浅论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1/15
浅论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2/15
浅论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3/15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太和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富( 一)腰椎穿刺一、适应症1、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占位性病变,做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和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测定。2、鉴别脑震荡、脑挫伤和颅内血肿。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3、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进行脑脊液化验。6、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7、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和核黄素脑池扫描等。8、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等。9、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二、禁忌症1、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皮质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2、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盘(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 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3、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造成椎管甚至颅内感染。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者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造成颅内逆行感染。5、穿刺部位的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6、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 、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7、上颈段脊髓占位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三、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其顾虑,取得合作。2、做局部麻醉药皮内试验。四、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床面平整,保持姿势平稳,病人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垂直, 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 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 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 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2、选择穿刺点。两髂脊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 腰椎棘突。一般选取腰 3-4 或 4-5 椎间隙进行穿刺。3、消毒皮肤,铺孔巾。4、局麻。先于穿刺间隙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5、进针。在选定的腰椎间隙,以左手拇指紧按住皮肤以固定,右手持穿刺针,针尖由穿刺点垂直脊背稍向头侧倾斜刺入,如针尖遇到骨质时将穿刺针方向略做深浅调节, 当针尖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轻。 此时针尖可能已进入蛛网膜下腔,取出针芯,既有脑脊液滴出。若无脑脊液滴出,可将穿刺针捻转或略做深浅调节,亦可缓慢将针退出直到有脑脊液顺利滴出。仍无脑脊液滴出,可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论神经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