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中国结艺的传承与创新浅析中国结艺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国结艺是一项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着重从保护传承人、引入“非遗+互联网”模式、与当代教育融合、举办多种宣传活动、创新编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创新与进展。 【关键词】中国结艺;淮安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一、淮安地区中国结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结艺作为一种异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来源就是文字出现之前的绳结记事。它是一种古老的吉祥艺术,是从民族原始文化中神灵观念及图腾崇拜中产生的。 中国结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典型代表,其材料主要用中国棉线、铜丝(当代以韩国丝为主材料)。唐宋时期,从中央到各州府、民间广为流传,象征喜气,寓意吉祥,表达对时代、对生活、对人民最美好的祝福,以及企盼幸福、富足、和谐、安康生活的愿景。在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民间盛大的庙会、行会、集会、庆典等大型娱乐活动上,常用中国结描绘出异彩纷呈的图腾,渲染节日的喜庆,点化人们美好的心结和诚挚的祝福。 明清及民国年间,中国结艺在长江两岸及江淮流域民间广为传播。随着运河源头码头镇、清江浦至河下古镇的日益繁荣,作为运河古都的沿岸府镇商贾码头,如东大街商业街、十里长街,中国结艺也广为流行,家家店铺悬挂于门前庭内,逢年过节、集会、商会,家家都高挂中国结,以示吉星高照、福星临门。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中国结艺,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进展起来。当今的中国结艺,除了已继承的传统式样,新的式样更是层出不穷。中国结艺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不仅编织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编织的物体可以小到戒指类的饰品、大到用单个结来装饰室内的整体墙面。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中国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顾瑾 据说“中国结”的出现,就是由江苏淮安一位唤作顾瑾的小女子编制而成的。她专门从事编织“中国结”之前,就曾经在淮阴卷烟厂工作。她籍贯在上海,出生于 1971 年 7 月,从小在江南水乡接触了存在于民间的各类编织“结”。据顾瑾描述,在十岁时就能够运用玻璃丝编织蛋网、小鱼、小虾等具有趣味性的结。由于她具有一定的天赋,在归纳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讨论,经过无数次的探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心手合一的高超技艺。 顾瑾的“中国结”来源于 2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