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普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浅谈普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 在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虽然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述已比较完备,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方面还处于探究阶段,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还须加强管理、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 普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管理内容,二是管理措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内容 1.课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普通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讨论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操作难度较大,师资不足,所以,一直未纳入考试范畴。另外,在繁重的高考压力之下,虽然不少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表,但未能有效实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善。其实,针对普通高中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旨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寻求适宜的平台。 为了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我校实行了两个措施:一是与上级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协作,二是教研组与教职工对话。具体到课时上,我校采纳集中授课与灵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的学时,又避开形式上的机械重复。这样,老师既能利用周一至周五的时间进行方法指导,又能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能保证每个学生每年参加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2.老师管理 老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管理,即通过优化组合,构建专职、兼职互补,校内、校外兼用的辅导老师队伍。我校的具体做法有四个。 (1)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构建三级(教务处、年级组和班级)管理体系,即教务处统筹课时并安排老师,年级组制订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负责分组实施自上而下、分层推动的综合实践活动。 (2)发挥教研组的讨论职能 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活动,单靠老师个人很难完成课题的指导工作。这时,便要发挥教研组协同攻关的作用,即对老师指导课题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难进行研讨,旨在帮助老师扫清指导过程中的障碍。 (3)发挥全体老师的潜能 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选派一些业务素养较高、研修能力较强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既发挥全体老师的潜能,又有效引领老师开展课题讨论。 (4)班主任是具体实施者 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可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