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海峡两岸幼老师资培育的比较讨论海峡两岸幼老师资培育的比较讨论 幼儿老师的师资质量是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师资培育方面深化探究两岸的差异,为大陆地区幼教事业的进展提供借鉴。 一、职前幼儿老师培育的比较 (一)课程设置的不同 1979 年,台湾地区就在《师范教育法》中规定了师范院校的课程包括普通科目、教育科目和专门科目,重在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品行,培育专业精神和教学知能。目前,台湾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三大类:普通文化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及教育实习课程。教育实习课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学习期间进行的见习实习,二是半年的专门教育实习。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的教育专业课程丰富多样,如台湾师大要求每个师范生在教育专业课程方面必须修满26 学分,却有上百门课程供师范生选择。 在课程设置方面,台湾地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计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互动性与循环性。课程的种类比较多元化,知识面比较广泛,既有通识教育的学习,也有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讨论能力,教育实习在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另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课程,比如,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的特色课程就是儿童戏剧讨论与绘本运用讨论。 而大陆地区现行的幼教培育课程模式较为传统落后,课程的内容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社会经济进展及新的职业进展要求。学科体系设置尚待讨论和调整,各科的课时比例尚不合理,比如,系统的幼儿园实习只有六周时间,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甚小,这样一来容易影响课程功能的整体性发挥。其次是许多高等院校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互相照搬的现象,缺乏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 (二)幼儿老师资格证猎取过程的不同 在台湾,老师资格证是成为一名正式幼儿老师的通行证。师范毕业生只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直接参加老师资格检定考试。非师范生则需到师范院校和老师研习中心修习至少一年的幼儿教育类课程,然后再经过半年的教育实习,取得师资职前教育证书之后,才能参加老师资格检定考试。此外,报考者必须是大学学历(相当于大陆地区的本科学历)。 在大陆,之前师范生的老师资格证书是自然获得的,现在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需要参加老师资格证考试。考试的内容侧重于综合素养的考查,因而,即使通过老师资格证考试,实际上并非真正具备教育理论和专业素养。此外,报考者是幼儿师范教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