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史的读书笔记【篇一:中国化学史读书笔记】化学史读书笔记1——中国化学第一节火与能源一些动画片中有这样的情节,一大群野人追赶一只小白兔,天空中电闪雷鸣,小白兔被闪电击中,变成了香喷喷的烤肉,这是人们发现还是熟肉更好吃。远古人取火的的办法:钻木取火,或用碎石敲打出火花来,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一般认为人类学会用火是化学史的开端。人们在使用火的过程中,除了用它烧烤食物,抗拒严寒,取得光明,抵御野兽袭击外,还掌握了一些它的习性和作用:发现泥土在火的作用下变得坚硬牢固后,便发明了原始陶器;发现某些石头在猛烈的炭火下会产生出闪亮坚韧的金属,便开始加工矿石冶炼金属。这些都为酿造工艺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陶瓷工艺、冶金工艺、酿造工艺成为最早兴起的化学工艺。人类还受到疾病的威胁,最早人类对疾病的起因没有正确的认识,医治疾病是靠巫术和巫医,但是后来人们从饮食的实践和偶然的尝试中逐步取得和积累了天然物质作为医药的经验,进一步用火加工某些矿物炼制医药,其后,人们为了追求长生不死的奇方,又兴起了炼丹术。中国古代化学就是通过这些使用化学工艺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煤远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煤,并用这种黑石来烧水,取暖,煮饭。在汉唐时代就已经建立了手工煤炭业。元朝时,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看到中国用煤的盛况,回国“后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描述:中国有一种黑石头,像木材一样可以燃烧,火力比木材强,晚上燃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也不熄灭,”价钱比木材还便宜。到了16实际欧洲才开始使用煤,比中国完200多年。沈括是北宋进士,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他写的《梦溪笔谈》是世界科学史上一本重要著作,反映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高度,在这本书中最早记录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沈括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第二节陶瓷和文化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公元前8000年就发明了陶器。陶器是用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东汉出现了青釉瓷器,南北朝期间出现了白釉瓷器,隋唐时代发展成为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景德镇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秦陵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而成。第三节蔡伦与造纸蔡伦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八年进京城洛阳皇宫当了太监。在此期间发明了造纸技术。第四节毕升与活字印刷书毕升是杭州一家印书作坊的刻字工人,他的工作是把一个个汉字雕在木板上,只要是一个字刻错或者书印完后,这一整版就报废了。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毕升萌发了改进雕版印刷方法的念头。一次他受制陶工匠的的启发,把一个个单字刻在用泥巴做的四方块上,绕后烧成一个个小瓷砖。每到印书的时候,就把有用的字一行行摆在铁板上,用铁框箍紧。但是印的时间稍长一点儿,字块就会松动,这样印出的字有的看不清楚,有的根本没印出来,一些人嘲笑毕升,说他太狂妄。但是毕生没有退却,他在铁板上放个一些松脂、蜡等粘合材料,把铁框加热,趁热用铁板把放在铁矿里的活字压平。冷却后平整的活字就牢固的固定在铁框里了,印完书后,再把铁板烤热,把活字一个个取下来,留作后用。第五节炼丹术与炼金术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在英语里,化学家chemist,炼金家alchemist“”,极为接近,化学院与炼金术。硫化锡颜色酷似黄金,可用作古建筑等的金色涂料。第六节酿造与染色第七节李时珍与中国医药李时珍出自医学世家,祖辈三代为医,医术高明,颇为赞誉。1952年着手编写《本草纲目》,1578年初稿成。历时27年。1596年首次在南京出版,很快就传到日本,欧洲各国,法、德、英、拉丁、俄等十余种文字,传遍五大洲。“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称之为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簏,百姓之重宝。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1000多年前发明的。人类最早使用的火药是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