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王芸双重身份笼罩下的散文世界王芸双重身份笼罩下的散文世界 《接近风的深情表达》的作者王芸有着记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让她得以将文学的探寻与新闻的记录结合,于深情之中注入了与时代相关的更多的理性成分。这样的双重身份也让她得以跳出 70 年代女作家群体极端“个人化”的共有弊病,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丰密而充满张力的语言,想像世界与现实对象合流的意象组合,以及极富音乐节奏美的新式“情景交融”的抒情表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清新而厚重的散文世界,也为散文表现空间的拓新做了有益的尝试。 合上《接近风的深情表达》这本书的时候,终于了解了什么是“接近风的深情表达”,“渺小如我,惟愿化作一股风,在那无数的逗点缝隙间吹彻,穿越,覆盖。在无限趋近于风的路途上,表达我的表达。那么,没有什么可以束缚风。时间有多辽阔,风就有多辽阔;空间有多辽阔,风就有多辽阔。”这是作者的宣言,也是作者的顿悟。清婉脱俗,却不止于脱俗,在这本散文集里,可以读到“温暖与悲凉,记忆与遗忘”的灵魂思索,可以听到“怀旧的水潦濡湿琴声”的生命感慨,也可以随着作者的眼睛去见证一场“与死囚有关的约会”,去俯近那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动人瞬间,与“奔跑的老人”和“卖汤团的小伙”遇见。 我想,作为一个作家,更多的时候,是在探寻。探寻生命长河中已经发生的,或是将要发生的一次次与灵魂有关的激烈碰触。而作为一个记者,更多的时候,是在记录。记录周遭现实一切具有新闻冲击力的事件,倾听时代进展最真切的脉搏。作者王芸,具有这样的双重身份。这样的双重身份,让她时而对幻觉,情感乃至一瞬间的思维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时而对大众生活进行工笔简绘,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很真切地品味到《接近风的深情表达》里,于深情中注入冷静,于空灵中流淌智慧的独特韵味。这样的韵味,让它于轻快柔媚之中,散发出了一种独有的女性的沉实和沧桑的味道。 作为 70 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王芸在某种程度上跳出了 70 年代女作家群体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共有的弊病与局限性。一般认为,70 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更为关怀的是个人愿望与欲望的实现与兑付。在她们的作品中,强势的个人表现与稀薄的社会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她们好像是一群天然自在的“个人化”写作者。由此而引发的当今散文创作中大量的“性情写作”“词语写作”等,都将散文写作日渐拉入了一个“私人化”的狭小空间,而让散文日渐缺乏博爱之根和文化之本。在《接近...